0531-88628325
行业与人才发展瞬息万变,企业观势方能谋而后动。
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,在教育行业快速扩张的路上,大家都在拼命招人,老板都在喊提高人才密度,拼命砸大量的钱在人才上面。同时,对于人才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优秀教育人才的获取更难,又希望成本有所降低。这样复杂的人才需求,就像设计圈广为流传的梗——“五彩斑斓的黑”。
那么,问题来了,既然这个事情这么明显的有矛盾、有冲突,但为什么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呢?为什么这个矛盾一直困扰很多老板或者HR呢?
第一个原因是,我们没有搞清楚真实需求是什么。
业务的用人需求大部分是进攻策略,节省人力成本大部分是防守策略,对于快速扩张的路上,大家都是会主动采取进攻策略的,那么我们就不考虑防守策略了么?不,我觉得我们需要真正了解业务对于人才的痛点,业务的痛点。往往我们期望的是一个人能够进入一个组织后,可以带来10倍的好,快速的增长可以掩盖很多成本,进攻是最好的防守!
第二个原因是,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公司正在经历什么。
公司不同生命周期阶段,需要的人才投入会发生巨大变化。一家教育公司,刚开始创业的时候,可能优先需要内容/教师人才,然后逐步扩展到销售、运营和技术的人才。不同的阶段,人才重点不同,理清公司正在经历的是什么阶段,并且需要每一个人都知道。可悲的是,我们看到很多刚招聘进来的人才还没搞清楚状况,就会告诉你,“我需要更多人力资源,我需要更多的技术资源。”但并没有认清公司正在经历什么,我们到底要把钱投资到哪些人才身上。
第三个原因是,公司的招聘渠道与高质量人才触达。
教学质量、人才质量是各大教育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。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师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?现在碰到最多的情况是,手上拿着钱,但却找不到好的教学教研人才,因为大量的高质量人才需要深度挖掘,这些候选人不太会主动投递简历,HR在这里会花费大量精力但效率很低。为了能够高效的招聘到优质人才,我们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来提高成功率。
第一,内推,在教师教学和教研领域,内推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,大部分名师毕业于优秀的学校,或者在教师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力,可以通过名师不断的内推,挖掘名师人脉,来帮助快速招聘教学教研人才。教学教研类人才内推占比50%以上是一个比较好的情况。
第二,猎头,触达高质量人才的高效选择。尤其是教育行业有沉淀资源的猎头机构,可以在短期内找到多个优秀的教学教研人才,这些机构往往长期保持着与高质量人才的沟通,深度了解人才需求和企业的匹配。
第三,社交型招聘平台,往往通过社交型招聘平台,可以深度挖掘到优秀人才,但是这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成本,HR在人力预算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,并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,往往维护一个高质量人才需要花费6个月左右才能吸引入职,不过确实是可以广泛触达高端人才的一个选择。
所以我们怎么才能根据这些原因,真正的解决上面所有问题呢?
平衡用人需求与成本之间的矛盾,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长期存在,需要基于人才和业务的痛点,在企业进攻策略和防守策略之间取得动态调整。这类矛盾很难有“一键解决”的方案,更需企业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问题量体裁衣。
提高人才密度,引进高端人才
提高人才密度,引进高端人才,而不是马上招聘业务最着急需要用的人。需要寻找第二成长曲线,而不是继续在一个可能未来只能2倍好的业务上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。所以招聘总监级别的人帮助业务重新整合出新的增长曲线,实现快速增长,进攻是最好的防守。
投资什么样的人可以带来指数型增长,投资什么样的人只能带来线性增长,是我们HR同学需要思考的,业务同学的需求可能因为实际情况所迫,或者有KPI压力,我们往往应该去选择做正确的事情,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。
更加精准了解用人需求
优秀的项目经理可以在更短时间更高效的推进项目,是因为他们非常了解各个部门的互相作用的关系,他们有很强的系统化思维,知道如果给A部门一个情况,B部门会怎么反应,C部分会怎么联动等等,从而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充分的考虑了各个节点,并没有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一些解决沟通困难的事情上。
结合leader诉求和组织发展,调整用人需求,精准定位系统化思维较强的员工,而不是沟通能力强的候选人,快速招聘完成。如果我们开始就可以更加精准了解用人需求,那么必然是可以降低招聘成本的。
创业精神,一直都是那么重要
如果一个候选人想创业,那么一定要招聘他进入公司。他会主动去帮助团队的每一个人,并且经常提出申请是不是可以去做做公司各种岗位等等,他每天做的事情都感觉在给自己做,为了自己的创业梦在努力,而不是仅仅为了工资。
识别和招聘一个励志要创业的同学,可能带来N倍的增长,并且帮助组织沉淀了工具和流程,用了更好的人,成本相对降低。
事物梳理,助力人才发挥全部潜力
虽然招聘高质量人才,并且还有创业精神,为什么还是没有达到预期?往往这个时候要看的是在做的事情,是批量程序性工作,还是创新性工作。一起使用工作梳理工具,进行盘点工作,对工作内容做拆分,重新梳理事情的轻重缓急,找出了费事多、创造价值低的事情,用各类政策、系统、技术产品减少这些事情上的精力,在一些耗时少、但是也是程序性必须做的工作,使用实习生进行了代替,完全解放高质量人才的全部潜能,所以通过方法论梳理,明确程序性工作和时间消耗,找到关键点,形成SOP,帮助高质量人才真正发挥全部潜力,其实也是非常好的策略。
可以看到有通过HR当前工作入手,有从高端人才入手,有从用人需求入手,有从创业精神入手,有的事务梳理入手。无论哪些地方入手,都能找到更好的方式,在增加人才价值和业务价值的同时,降低成本。我们的目的是实现企业/社会价值,帮助业务增长,但也经常需要提醒自己不忘初心,切勿只关注成本节约。
我们制定了各类策略,各种方式进行平衡成本与用人需求,但是最终还是必须高效交付的,高端人才获取一直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难题,往往选择一家靠谱的猎头机构是非常不错的选择,最后,我一直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,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会产生价值,都会给员工、企业及HR带来多方共赢。
友情链接:
扫码下载安卓版APP
苹果版APP,用Safari浏览器打开网站,之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即可
COPYRIGHT©2020-2024山东君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2021024313号-1